學習風景

【活動記錄】113年師工學培力*【充電給力量.走讀那瑪夏】


【活動記錄】113年師工學培力*【充電給力量.走讀那瑪夏】
7/23才剛結束今年師工學培力活動—走讀那瑪夏,隨即遇到凱米颱風來襲,現在能平安在家,十足感恩。今日,高雄市多處樹倒、淹水,也有傳出停電消息,希望盡快順利恢復。
也得以利用空檔,將兩天的師工學培力活動,好好回顧和紀錄,分享給大家!
===============
「學習」是社大人共通的特質,除了每學期開設一百門以上,各種類型、主題的課程,「自我培力」也是每年的重頭戲。
在社大圈,的確很常聽到「培力」這個詞,科普「培力」一詞,翻譯自英文empowerment,也稱做「賦權」;我最早聽到這個詞是在社區工作、社區營造領域裡。簡單來說,empowerment是通過學習、參與、合作等過程,提昇個人生活、組織或社區治理的能力。在社大,「培力」帶有社群感、議題性以及公共意識這些個性,特別一提,社群指的是工作者、講師、學員、志工等多元角色共學。

從近身之處共學培力
去年(2023),舉辦兩項主題培力活動,年初拜訪台南社區大學,交流社團經營及街區營造經驗;暑假策畫〈社大練功室〉,因應社大現場就是社會溝通的場域,培力內容從認識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方法,到非暴力溝通的練習。
過去培力大部分邀請外部人士帶領,而〈社大練功室〉則是第一社大講師群帶領,這樣的經驗也啟發我們,近身之處的珍貴資源。於是,當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於去年年底出版《看見那瑪夏》一書,自2015年啟動「3952~0生命大河—高屏溪踏查與書寫計畫」是相當重要的成果,非常值得介紹給大家,便促成今年以〈充電給力量‧走讀那瑪夏〉作為培力主題。
第一社大朝向師工學治理的方向,讓講師和學員能參與辦學,透過不同角色的經驗,推動多元的民眾教育。這次邀請參與培力的成員,是由工作團隊、理監事、社大講師和資深學員、班代、志工等代表,組成的校務委員會和課審委員會成員。

走讀現場讓平面文字變3D立體

〈充電給力量‧走讀那瑪夏〉在出發前,作者們特地齊聚讀書會,循著書中的故事,為我們分享探訪和書寫的經過,可謂故事背後的故事,後場的感染力絲毫不遜於前台!也因為讀書會,當我們實地踏上那瑪夏,一一看到故事裡的人物、場景,海碧斯、秀蘭商店阿桃女士、加油站春花女士、花兒咖啡和愛玉、卡那卡那富祭壇、海舒兒李文廣陶藝家(有趣的是,路上也遇到另一位海舒兒朱文華)、日本時代民權國小遺址、西納雜貨店…,平面的文字彷彿變成3D立體,印象更是深刻!

通過14座橋才能到達那瑪夏

遊覽車沿著楠梓仙溪,穿梭在阿里山和玉山之間,景緻壯觀;除了生態社夥伴在那瑪夏已是識途老馬,其他成員中有第一次來,也有來過兩三次的;小林村沿途仍可見莫拉克風災毀壞的舊橋和道路遺跡,有人回憶莫拉克風災後的兩、三年到那瑪夏,絕非今日所見美景一般。書中介紹進入那瑪夏須經過14座橋,若其中一座橋毀壞,等於無法出入那瑪夏,此時正值颱風侵擾,想到更是有感!

火的文化與生活感

因颱風將至,傍晚下起雨來,因此耽誤了一些時間才抵達民宿,晚餐體驗布農族燒烤,是大部分人提到印象深刻的事,因為,要吃一頓晚餐還真不容易!這不是一般烤肉有火種、有木炭;宿老闆在地上挖了四個洞,附近撿拾樹枝,便開始生火,老闆說,當樹枝燒成炭,就能烤肉了,而且很快就會熟!
在洞裡用細的樹枝交叉地擺,注意留有缺口讓空氣流通,再鋪一些樹葉讓火生起,說得容易,卻做不到;尤其下過雨,樹枝沾滿溼氣。好不容易火升起來了,又被煙燻得眼淚直流;老闆在旁將竹子削成細細一根,用來串食材,插在洞口周圍烤火。就這樣過了快兩個小時吧!壓軸的山豬肉沒能上場,趕緊請老闆直接到廚房料理,填飽我們的肚子。就在等待料理的同時,發現樹枝已燒成木炭,這時候才是完美火候吧!
第二天,邀請《看見那瑪夏》序言作者之一,旗美社區大學張正揚校長,來分享地方經營與課程發展,他剛好提到,布農族很喜歡烤火,通常找他們談事情,一定先烤火再談,就像我們先泡茶一樣。這樣說來,似乎能連結,體驗布農燒烤得從生火開始的原因了。

紀錄是重要的事

旗美社區大學辦學區是高雄市七所社大,辦學最遼闊、人地最低的區域,包含旗山、美濃、內門、杉林、甲仙、六龜、桃源、茂林、那瑪夏等九個鄉鎮區。正揚校長分享,辦學區內豐富的地理情勢、族群文化、農村產業,孕育出多樣的教學情境。他認為社區大學有四個優勢,學習、在地、長期、平台,能發揮優勢的關鍵在於時間的累積;因此,近三年受林務局委託,進行那瑪夏生態調查計畫,從第一年與在地磨合,第二年,族人感受到你是認真的,便開始參與進來。旗美社大今年第24年,正揚帶許多出版品到現場分享給大家,這些出版品呈現社大在地經營的歷程,更重要的是,透過記錄的形式,將這片土地上的故事保存下來。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著作《看見那瑪夏》,也在為文化保存做出重要的貢獻。

生命大河帶領我們超越生命發展

此行,透過走讀那瑪夏,我們看見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夥伴,充滿學習的熱情;指導老師王春智帶領大家,展開高屏溪踏查與書寫計畫,歷經數不清的勘查、採訪、書寫、拍照…,堅毅的精神令人感佩!不止一位夥伴說道,在自然生態社或參與生命大河踏查,如同開展了第二人生,每一次度過艱難,總是再一次看見自我超越的能力!
生命大河的啟示,提醒著我們,在經濟發展、產業快速轉型及便利文化的處境下,面對永續生活的能力,首要之處則是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,把自己找回來。

【特別感謝】。:.゚ヽ(*´∀`)ノ゚.:。

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王春智老師、《看見那瑪夏》作者群:林月霞、林靜莉、陳桂英、冷梅英、呂癸未、陳麗年、劉嘉蓮、柯玉瓊、林貴香、李永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