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風景

【活動記錄】113年講師聚會*9/24第一社大校本部


今年下半年,社大每月舉辧講師聚會,聽聽老師們在社大教學的經驗與想法。由於9月開學忙碌,聚會拉回校本部進行,開場由工作者乃瑜分享8月聚會實況,發現大家在校外顯得放鬆,真的是氣氛對了,什麼都對了~~~

秋季開學交流
相見歡邀請老師分享開學觀察。資深的朱淑月老師深刻感受,學員正在一起變老,古箏選曲跟著調整,讓學員有成就感。1998年進社大的陳愛玲老師來自東南亞,從分享東南亞文化到推廣香料,鼓勵學員創作料理,再考取導遊領隊執照,帶同學到東南亞體驗文化,又在疫情後(2011年)增開線上直播課至今,滿足外地學習需求。

蔡衛倫老師今年新開課《凝視:影像大師的心靈世界》,分享上課方式包含討論和觀影,每週一主題給學員回家思考,課堂上的生命經驗分享形成很棒的討論。黃成江老師目前在高雄五所社大開登山課,課名《登山前,你應該知道的事》就是教學目標,鼓勵大家下班來充實知識,因此不像其他課程有延續性,第四期才首次規劃以戶外課為主的進階課!

沈志惠(東東)老師也是資深老師,回饋能來社大開課很幸福,因為社大對老師很照顧、很包容,也在社大發現成人學習有個現象,如果技術從基礎慢慢教,等教到進階技術,學生就走光了,這個問題讓他思考很久。後來受圖書館邀請,將畫畫結合旅行或貼圖主題,開課反而很受歡迎,因此發現應用繪畫課很適合在社大長期開課,老師的專業再慢慢添入基礎和進階元素,也分享給其他老師參考。

陳文鋒老師開課《簡易學楷書》,自2001年成為社大學員至今,每學期選修台語課程沒間斷!張燦耀老師分享自己軍旅身涯退休後,評估過許多運動,最後選擇太極拳,從基礎打起,演而優則導,來社大教學第三年,積極參與社大活動,學習新事物!尤挹華老師今年獲頒「高雄市113年度社區大學優良教師」,開課《從時事學法律》要給學生「帶得走的能力」,提到生活中只要接觸他人,就一定跟法律有關係,因此沒有課綱,學生想學什麼,上課就談什麼,時事就是題材,學生要練習找判決書、讀判決書,三小時上課無間斷!

張惠君老師去年受邀來社大開課《哲學開講》,走上社大教學之路。但哲學討論尚未形成國人文化的一部分,哲學是思想課,不只是聊天,參與者需要一定程度的批判,表達品味,一般開在大專院校,在社大每期成課未定,但一年來也累積了班底,有學員說即使拄拐杖也要來上課!盧貞穎老師從哲學和社會學領域轉行藝術,來社大開課想分享自己感到迷人的事物,也持續摸索教學設計,喜歡可以好好對話的小班制,也觀察學員下班來上課,需要抒壓,拿捏創作規模,避免給同學壓力。

尤挹華老師

盧貞穎老師

張燦耀老師

張惠君老師

黃成江老師

陳文鋒老師

工作人員沛彣

工作人員阿杜

教學經驗分享
中場邀請許瓊文老師分享教學經驗,目前開課《美麗人聲》和《暢唱美聲》。當初受邀來開課,發現社大教室沒鋼琴、沒伴奏老師時,非常驚訝,但最大的挑戰是學員年齡從高中到將退休或已退休人士、唱歌與視譜程度參差不齊,該如何教?聽瓊文老師分享才知道,老師原是專業護理師,第一堂課必教「身體」這座樂器結構,也教學員分辨什麼是「好的聲音」。

瓊文老師教學目標是給予學習原則和完整概念,因此開課不分基礎和進階,但會持續給新曲子,讓新生舊生都學到新東西。成人後才學音樂的瓊文老師,很了解成人教育不能要求,只能鼓勵學生,至少每天練一回合,不希望學生感覺沒進度而放棄。

世界咖啡館
最後的「世界咖啡館」由社大工作者擔任桌長,老師分成三組,輪桌討論:課程經營、班級經營、社群行動。在「課程經營」討論中,老師分享投課前在書寫課綱時,其實都有 #系統性規劃,但實務教學上,得視學員程度與進度而調整,加上舊生喜歡新內容,因此每期都花非常多時間備課!

討論「班級經營」時,老師分享融合新舊學員的心法,包含叫得出同學的名字、邀請資深舊生帶新生實作(分組操作)、給予明確學習目標(把名字寫美)、鼓勵創作、創造放鬆的交流時刻(成果展或美食共餐)或創造深刻回憶的體驗(登山戶外獨處),先營造學員安全感,再拉進個人與群體的關係。

最後的「社群行動」討論來到社大的人,如何從個人學習跨入公共參與,桌長歸納出三方向:(一)透過「教學設計」帶同學戶外教學或移動教室,直接體驗有最好的學習效果;(二)老師觀察,學員其實很支持社大活動,提議由「社大平台」規劃任務,例如關懷弱勢團體,或提供展覽空間,都有機會促成班級行動;(三)課程「跨域合作」可促進同學的批判思考能力,或將社區服務置入課程,也是可行方法。

在社大學什麼
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,面對科技文明演進,人如何回到根本,思考生活與生存的價值、思考環境永續的倫理、思考自己與公共的關係,需要每次呼吸都有意識的覺察。有人說,來社大學習不只學技術,更重要是向「人」學習;有人說,成人的思考模式較固定,難以改變,但或許只要願意學,願意再點燃好奇的火花,天底下還是有新鮮事、新夥伴;天底下還有很多事,等待我們去改變。

這次聚會從講師們身上看見 ,當一個人願意分享所學,自己學到的最多!
謝謝所有老師和工作者的參與!

許瓊文老師

蔡衛倫老師

(左)陳愛玲老師、(右)工作人員惠珠

(右)沈志惠老師

世界咖啡館「社群行動」篇

(左)朱淑月老師、(右)工作人員乃瑜

世界咖啡館「課程經營」篇

世界咖啡館「班級經營」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