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風景

課程風景【用好奇的眼睛重新開始:攝影觀點(第三期:城市的記憶)】

#城市記憶
#攝影觀點
#日常生活的溫度識


開學第一堂課後,大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拍照,然後在第二堂上課前,每人挑選五張照片分享到課程群組中,鄭中信老師再把大家的照片印出來,帶到課堂上。同學們輪流將自己的糸列照片攤開在桌面上,先聽聽其他同學們看到什麼,最後再由作者揭曉拍攝的意圖,看看這意圖是否有成功地透過影像,傳達出去。

同學們才第二次見面,很多人已經可以自在表達自己的觀點,看來大家都對影像很敏感,也是有溫度的人。不過,大家也容易跳出「影像」之外,說起拍攝對象的歷史故事,或關心起照片人物的身體狀況,此時,鄭老師會把大家拉回來,聚焦解析影像的敘事性,以及,如何透過系列照片來呈現更強的張力,幫助大家練習掌握到對的符號語言,說想說的故事。

鄭老師也分享自己曾經連續100天拍照的影像作品,從厚厚的資料中挑出幾頁,分享系列影像的力量。有人問,照片可以裁切嗎?可以調整色彩嗎?可以後製嗎?其實要看你想表達什麼而定。在視覺上,如果我們只拍一張照片,那大家就會聚焦內容;如果我們挑選兩張照片放在一起,那就需要思考其中的故事性。如果一個影像中有兩個以上的焦點,觀者還會自動腦補照片中的故事,每個人看到的故事可能不一樣喔。
大家透過照片分享了生活,有人記錄家人、有人分享旅行、有人透過拍照來認識居住的社區、有人享受教學生活、有人則拍攝旗津。每組照片中都存在很有趣的故事。

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,經過擷取而被凝固在有限版面時,彷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