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風景

113年跨社大的音樂類課程交流

應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邀請,陣雨滂沱的一天,我們跟〈口琴DoReMi〉阿E老師來到「台江文化中心」,參加跨社大的音樂類課程交流。

與會交流的夥伴有屏南社大恆春民謠課程師生、新中和社大電吉他師生、台南社大台江限定作曲課程師生、北投社大合唱團團長,以及第一社大口琴課程講師。

民眾來社大上課的學習動機以休閒居多,但有些人也帶著「圓夢」的勇氣而來;音樂類課程圓了自己的夢,也譜出人與人、人與土地的故事;而透過音樂自娛、抒發,同時也能成為溝通的方式,如同新中和社大電吉他師生,創作「馬頭山之歌」,用音樂帶大家認識公共議題。

在日復一日上課的節奏裡,我們很珍惜交流的機會,不僅汲取其他社大寶貴的經驗,透過這樣的機會,與講師或學員,更能認識彼此!

我們從校本部前往台江文化中心,有一小時的車程,「在車上」果然有神祕的力量,車內三人侃侃而談;赫然發現,這一小時跟阿E老師的對話量,遠超過在社大工作十年與老師講話的時間(哈)!這樣的比喻似乎很驚人,永和社大素真主任曾說:在社大,時間是一種魔力。此時,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實感。

去年(2023)年底,我們受邀參加阿E老師「狂響口琴樂團」 狂響逗嘴鼓口琴樂坊表演,聆聽整場演出,我們對口琴充滿多層次變化感到驚艷;老師總用「阿宅」形容他自己,從大學接觸口琴開始,深植推廣口琴的使命感,轉眼已投入30年。我開玩笑說,難怪很難聯繫上老師,因為老師整個人沉浸在「口琴的世界」!

為什麼老師會有如此深刻的使命感?早期,家家戶戶的抽屜,可能都有一把口琴!然而,如此普及的樂器,也讓人容易輕忽它。阿E老師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教大家吹口琴,更重要的是吹「好聽」的口琴。而要達到「好聽」,不只有自己吹得好,合奏是他最在乎,但對於學員來說,這是最困難的功課!雖是如此,老師也屢次提到,為什麼還是有學員每學期都繼續上課;也因為累積了資深學習者,這幾年,老師以課程名稱「口琴DoReMi」當作團名,每一年帶著學員到外縣市參加觀摩活動。

最後,阿E老師形容口琴是一個呼吸的樂器,但不是會呼吸就能吹得好聽。「吹好聽的口琴」,更能讓聆聽者有所共鳴,阿E老師應該不會輕言放棄。(表示:報名的同學注意囉~)